
員工佳作
除夕之夜,庭院中彌漫著一種靜謐的氛圍,伴隨著掃帚輕拂瓷磚的沙沙聲。昨夜新雪初降,雪粒在掃帚的摩挲下,發(fā)出細(xì)微的脆響,宛如新春的前奏,悄然孕育著年味的胎動。與往昔的每一年相同,西北的寒風(fēng)凜冽,肆意拍打著剛剛張貼、漿糊尚未冷卻的春聯(lián)。那鮮艷的紅色在風(fēng)中微微顫動,似在急切地訴說著對團圓的期盼。家家戶戶的門前,長輩們裹緊棉衣,目光望向遠(yuǎn)方,翹首以盼異地的親人歸來。我也在除夕前鞭炮的催促聲里,腳步匆匆,向著家的方向奔去。
年三十的黃昏,別有一番玄妙。落日的余暉如一層溫柔的薄紗,灑落在游子歸來后洗凈晾曬的衣物上,落在蒸完饅頭后搭起的布巾上,每一寸紋理都被鍍上暖光,顯得格外親切。此時,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錢串子”臊子面,面條細(xì)長,在鮮香的臊子湯中起伏,每一口都是對來年財源廣進(jìn)的美好祈愿。餃子早已包好,整齊排列在蓋簾上,白白胖胖,等待著大年初一清晨,被一家人歡歡喜喜地收入盤中。
兒時的年味,是鞭炮炸響后彌漫在空氣中的硝煙味,那股刺鼻又迷人的氣息,混合著冬日的清冷,瞬間點燃了新年的激情;是媽媽做的涼菜上,滾燙菜籽油澆淋時發(fā)出的“呲啦”聲,香氣四溢,勾動著肚里的饞蟲;是新衣服上殘留的洗衣粉味道,清新潔凈,穿上它,感覺自己就是新年里最神氣的孩子。只是后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漸漸在城市的喧囂里沉寂,也在村莊孩童們的歡呼雀躍中淡去。
如今,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我們在上班的忙碌與生活的疲憊中奔波,可廚房的煙火味從未消散。母親在灶臺前忙碌的身影依舊,可口的飯菜,味道一如往昔。每次回到家鄉(xiāng),看到手寫的紅對聯(lián),那一筆一劃飽含著對新年的祝福;看到高高掛起的紅燈籠,在風(fēng)中搖曳生姿;聽到長輩們親切的問候,那熟悉的鄉(xiāng)音,瞬間驅(qū)散了心中所有的疲憊。心中那份對年味的眷戀,便如潮水般涌來。原來,年味從未遠(yuǎn)去,它一直藏在內(nèi)心深處,等待著被喚起。
歲寒之際,年味悠悠。我們常常因生活的壓力,淡忘了這份溫暖。但當(dāng)我們試著放慢腳步,在年末年初的時光里駐足,那些看似被遺忘的舊年煙火,便會重新回到身邊。年味,不只是一種味道、一種感受,更是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是情感的寄托。它永遠(yuǎn)是家的味道,是愛與被愛的傳承,歲歲年年,溫暖如初。
(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