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動態(tài)
4月12日,陜西省地熱協會組織陜西省煤田地質集團、灃西新城能源發(fā)展公司、陜西地礦集團等26家會員單位到陜西省煤層氣公司玉華地熱項目進行考察交流,地熱能源行業(yè)相關專家、技術人員共計96人參加了此次交流活動。
會上,陜西省地熱協會副會長穆根胥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加快推進煤炭板塊地熱能開發(fā)利用工作,是積極踐行“30、60”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貫徹落實國家能源戰(zhàn)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陜西省煤層氣公司玉華地熱項目是西北地區(qū)首個采用超長重力熱管換熱技術的地熱能供暖項目,也是全國首個在煤礦區(qū)供暖中實際運行的地熱項目,具有顯著的示范意義。他呼吁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要以此為契機,加強技術交流合作,攜手共促地熱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陜西省煤層氣天久注漿勘探公司總工程師鄒海江對玉華地熱項目作了詳細的介紹,隨后一行人參觀了能源站機房、重力熱管井口裝置,對項目原理、核心技術、關鍵參數、做了更深入的了解。據了解,該項目采用的超長重力熱管換熱技術,是一種 “無泵式”循環(huán)方式,具有更加節(jié)能的效果,也是下一步持續(xù)研究的方向。
據悉,該地熱井井深3150m,井底溫度110℃以上,以相面介質進行換熱,經熱泵機組進一步提熱后制取高溫熱水,輸送至用戶端進行供熱,2023年供暖季在玉華礦職工宿舍中運行穩(wěn)定,供熱效果較好。是一種高效、穩(wěn)定、低運維成本的新型地熱資源開采技術模式,相較于燃氣鍋爐,該供熱模式具有高效、穩(wěn)定、低運維成本的特點,每年可同期減少CO2排放量2547噸。該項目的實施可進一步掌握該礦區(qū)地熱地質參數,在實際運行中對比出換熱試驗超長重力熱管換熱技術與同軸套管換熱技術在供熱量和耗電量之間的差異,并為后續(xù)地熱資源開發(fā)提供重要依據。
技術的進步來源于領域的的深耕積累與厚積薄發(fā)。據悉,陜西省煤層氣公司已在彬長等多個礦區(qū)實施多個地熱項目,此次地熱協會會員單位來我公司項目現場考察交流,對該項目和技術走向市場化應用起到了很好的宣傳示范推廣效應,也是對公司技術實力和品牌的肯定。下一步,陜西省煤層氣公司將加快地熱清潔綠色能源推廣,為陜煤集團公司綠色發(fā)展和國家能源戰(zhàn)略做出更大的貢獻。
(王一凡、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