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員工佳作
人真是奇怪,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不斷憧憬美好未來的同時,總會對過往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懷,兒時的一些零散記憶總在腦海里盤旋……
我的母親是一名農(nóng)村教師,那個年代的農(nóng)村教師資源非常稀缺,也不是很固定,所以我的小學跟著母親輾轉(zhuǎn)念了三所學校。幾乎每所學校都是“復式班”,就是一個教室里面有兩個甚至更多以上的年級,把一節(jié)課的時間分成不同的時段給不同的年級上課。因此我的同學多而復雜,他們有的比我大好幾歲,有的比我小好幾歲。學校給教師是“派飯”,就是農(nóng)村的教師,在有學生的農(nóng)戶里輪流吃飯。上小學的幾年里,我經(jīng)常跟隨母親吃“百家飯”,那個時候農(nóng)民都很實誠,老師去他們家吃飯,自然是用家里最好的食材招待老師。玉米面和白面混合蒸的饃饃、小米稀飯、曬干后又泡起來的咸菜都是樸素的美食,讓人回味無窮……
小時候,母親對我們管教比較嚴格,所以我特別喜歡放假,放假了我和姐姐就去外婆、大姨、二姨家玩。他們所在的農(nóng)村更偏遠一些,對于我們,表哥表姐們都禮讓著,我就可以“稱王稱霸”了。有一年剛放寒假,我就急著去大姨家玩,大姨家的長條凳是很特別的,凳面和凳腿渾然一體,沒有任何的榫卯結(jié)構,是用樹干做凳面、樹枝做凳腿加工而成。院子的前面是一個土坡,也有便道直接通到大路上。長條凳和土坡組合在一起,就成了我們玩耍的好去處,凳面朝下,凳腿就成了把手,哥哥和我在表哥表姐的慫恿下滑了下去,但凡掛破衣服或蹭爛了皮,我們除了要受疼,遭罪的就是表哥表姐們了,大姨收拾他們一頓那是少不了的……
二姨家的玉米架更是我們玩耍的樂園,我們這里的玉米架是用荊笆或解開的木板組合圓木柱搭建而成。玉米成熟的季節(jié),一顆顆的金黃色集聚起來,似一大車滿載的耀眼黃金降落在每家每戶。那個時候幾乎家家都會有這么一頂玉米架,二姨家也不例外。我們玩藏貓唬時那是必選的場所之一,翻進去趴在玉米棒子上的確有些硌人,但最大的好處是隔著荊笆或木板的縫隙可以看到外面的情況且不易被發(fā)現(xiàn),對方也會想到你藏在里面,喊著“我看見你了,出來吧!”,你若心理強大、一動不動,有時也會糊弄過去。呆在里邊有一種私密空間的感覺,偶爾也會有意外收獲,比如說其他玩伴藏在那里的“珍貴”物品,還有雞跑錯地方下的雞蛋,此刻我好像嗅到了玉米淡淡的清香……
光影消逝,兒時的記憶在我心中不斷跳蕩,兒時的快樂一直滋養(yǎng)著我的心!閑暇之余,時常想起這些往事,美好的回憶瞬間會釋放我內(nèi)心的壓力、撫慰我焦躁的心靈,那些珍貴的記憶將會伴隨我一生。
(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