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員工佳作
“鈍感力”是由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在他的著作《鈍感力》一書中所提出來的。意為對周遭事務(wù)不過于敏感的能力,但它不等于遲鈍,而強調(diào)的是對困境的一種耐力,是厚著臉皮對抗外界的能力,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一直以來,提到“遲鈍”這個詞,人們頭腦中聯(lián)想的都不是好事,實際上鈍感就是一種才能,一種能讓人們的才華開花結(jié)果、發(fā)揚光大的力量,可以用說是大智若愚?!扳g感力”可解釋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工作中的挫折傷痛。
現(xiàn)在的社會節(jié)奏很快、人心浮躁,每天忙忙碌碌,生活也有著不同的壓力,需要我們在生活工作中擁有“鈍感力”。鈍感力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動力,它不會造成器官的消耗,會讓人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降低癌癥的患病率,可以讓人更為悠閑自在、胸襟開闊地長壽下去。
與鈍感相對應(yīng)的一個詞,叫做敏感。不知道你有沒有覺得,有時候過于敏感也不是一件好事。在精神上過于敏感的人,總是會因為一些瑣碎小事而郁郁寡歡,甚至影響到自己的學(xué)習(xí)和生活;在生理上過于敏感的人,身體上很容易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刺激,長期如此,會造成器官的消耗,很有可能會引發(fā)病痛。
在我們身邊,會經(jīng)常發(fā)生被朋友或同事嫉妒,中傷和刁難的事情,每次收到這些傷害,許多人都會非常難過,有時甚至因為過于不安和煩躁,導(dǎo)致身心出現(xiàn)異常狀況,這種情況并不少見,一些人甚至認為這些傷害就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最為需要的就是鈍感力,只要擁有鈍感力,不管多么痛苦的事情都能夠,轉(zhuǎn)化成為對自己有利的因素,這樣才有可能坦然地以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生活下去。
有一群人,他們在精神上、也許是在生理上,并不那么敏感,而是積極開朗、從容淡定、健康強壯。因為擁有鈍感力的五項鐵律:迅速忘卻不快之事;認定目標(biāo),即使失敗仍要繼續(xù)挑戰(zhàn);坦然面對流言蜚語;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
“鈍感”世界,誰能喚醒它,誰就能在逆境中有希望,危難時不悲傷,失敗時有韌性,迷忙時不彷徨。成為一個成功者,要一步一步向前走,看來似慢,實則是快,看來愚笨,其實是聰明,這正是鈍感力帶來的力量和希望之光。
以人生智慧而言,鈍感比敏感要強得多。鈍感力,顛覆了敏感比鈍感優(yōu)秀這一常說。在文化的海洋中,不僅有文化敏感力,且有文化鈍感力。只有具備了鈍感力,敏感力才能使人具有超人的才能與智慧,敏銳和敏感才能成為真正的才能。作為一種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進、張揚、剛硬而言,鈍感力更易在錯綜復(fù)雜的現(xiàn)代社會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更易求得自身的心態(tài)平衡及與他人的和諧相處。世上有各種各樣的人,千差萬別在鈍感力。
愿我們都可以成為稍稍遲鈍的人,擁有鈍感力,做最好的自己。
(張婧)